k8凯发官网-中国光伏“大浪淘沙”,谁能成为“新质生产力”代表?
发布时间:2024-06-12

文|萧田

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年,以新能源汽车、锂电池、光伏产品为代表的“新三样”成为我国出口的重要增长极。

然而,硬币的另一面却是,2024年,光伏行业迎来“大浪淘沙”。

去年上半年,当整个光伏行业还沉浸在热火朝天地扩产、招贤纳士的喜悦之中,仅不到一年时间,就突然奏响了“冰与火之歌”——光伏行业大规模裁员的传言四起,整个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加剧、光伏组件价格跌破1元/瓦……

不少在前一年高调跨界光伏的上市公司,在业绩预告中出现“变脸”,如皇氏集团(002329.SZ)、正邦科技(002157.SZ)、江苏阳光(600220.SH)等。

行业寒冬之下,光伏巨头隆基绿能(601012.SH)却表现出了出人意料的战略定力。

就在国内同行纷纷大力上马TOPCon(一种光伏电池的技术路线)电池产能之际,隆基却一直坚持的“不领先不扩产”策略,表现出异于常人的“理性”,仅在鄂尔多斯建了30GW的TOPCon产能来满足客户的需求之外,就再未见兴建此技术路线的新产能。反而在极力推广BC电池产品,试图借助技术创新将当下畸形的光伏行业扳回到正确的轨道上。

尽管回顾2023年全年,隆基绿能的股价下跌45.07%,在二级市场上的股价表现不尽如人意。

摊开来看,按照前复权口径统计,晶科能源的股价下跌39.10%、晶澳科技的股价下跌51.51%、通威股份的股价下跌29.72%、天合光能的股价下跌54.75%。

这说明,隆基的股价下跌不是个例,光伏企业的股价普遍下跌。

但抛开较冷的市场行情外,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,以好行业、好公司、好价格的三个标准来看隆基,它依旧一家“穿透力”十足的公司。

1、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

1月10日,中国电建集团2024年度光伏组件框架入围集中采购招标开标,在55家参与投标的组件企业激烈角逐之下,P型产品和N型产品已经最低报价来到了0.806元/瓦和0.87元/瓦。

这是2024年以来央国企第一次大规模开展光伏组件招标,也是光伏组件集采开标价创新低。

光伏组件不足1元/瓦的价格是什么概念?相较于2023年初1.8元/瓦至1.9元/瓦的水平已近腰斩。

光伏组件的产品价格本身已经非常低,跌破1元/瓦意味着完全跌破了成本价。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表示,任何企业经营除了生产成本之外,还有销管研这三项费用,如果以成本价销售就会造成亏损,所以行业目前的形势非常严峻。

更关键的是,价格下跌已经形成恐慌现象,进一步导致了大面积裁员。

去年下半年至今,“晶澳裁员15%”“晶科能源计划裁员20%,先从财管等后台方面优化”“隆基绿能要裁员1万人,其中应届生无补偿被快速淘汰”……裁员风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。

某家光伏企业在2023年下半年因产能过剩与竞争加剧,企业的成本过大,开始进行员工优化调整,诸多在工作5个月后即将转正时的校招应届毕业生被辞退。

而这一切都指向了背后的“罪魁祸首”——产能过剩。

在2023年上半年,光伏行业的那场扩产潮,行业头部企业纷纷投资百亿加码一体化产能,地方政府作为幕后推手,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
有光伏行业人士透露,地方政府对光伏企业扩产的服务非常到位,出地、出厂房、出优惠政策,企业可以说是带上生产线“拎包入住”。

这无异于在一个本就过热的赛道再次“添柴加火”,最终导致光伏市场的制造寒冬。

在钟宝申看来,过去18年,我们建设了380GW的电池和组件产能,最近我们花了18个月却建设了380GW的一体化产能。现在18个月和过去18年建的产能是一样多的。实际比这个还严重:过去18个月行业建设了450GW的一体化产能,远超出380GW。这样整个市场的供给大大超出了需求的增加,为了争夺生存空间,企业要找一切的机会,这必然带来惨烈的价格竞争。

换而言之,这轮光伏寒冬的结果是可以预见的——所有光伏企业都要面临极限盈利测试,大面积亏损和死亡将是常态,先进产能将毫不留情的淘汰落后产能。

这是光伏最坏的时代,但也是最好的时代。

据PV-InfoLink等机构预测,2023年-2025年,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预计分别为350GW、450GW、550GW。而该机构的另一项数据则显示,到2024年,中国光伏主产业链中硅料、硅片、电池及组件产能均超1TW。

“一半是海水,一半是火焰”,在这个充满朝气的赛道里,现在跌的越狠,将来涨的就越猛,有时候后退是为了更好的前进,拳头收回来再打出去才更有力。

2、穿越周期与诗与远方

2024年寒冬已至,相较于规模与成本的比拼,这场殊死较量最精彩、最关键,也最残酷之处,在于“选择”,选择分歧也将直接导致命运的分野。

当前,在行业产能过剩之际,很多光伏龙头都坚信:“先进的产能不过剩”,当下产能过剩属于结构性过剩。

这个观点有一定道理,但却不够全面。

回溯光伏电池技术的发展史,2015年之前,P型BSF电池占据了主流市场地位;2016年之后,P型PERC电池接棒起跑,到2020年在光伏市场中的占比已达到86.4%。

近三年来,随着P型PERC单晶电池效率接近上限,光伏企业开始大力推动以TOPCon、HJT和BC为代表的N型电池技术的产业化。

特别是TOPCon,自2022年起便率先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,受到一众光伏巨头的青睐。

从数据层面看,Topcon对PERC的产能正在逐步替代。中邮证券研报显示,在产品结构性方面:N型组件招标占比快速提升,将成为2024年国内集中式装机主流产品。2023年初以来,N型组件招标占比快速提升,由年初的20%左右提升至11月的60%,去年四季度以来能源央企的集采项目,N型组件采购占比普遍达到70%以上。

但正如钟宝申所言,?当一个技术变革机会出现的时候,很多人都认为这是自己的机会。

过去两年,有很多的行业外的企业大量投资到光伏行业,一方面是看到了光伏行业未来的需求机会,另一方面也是看到了现在技术变革的机会,认为现在投资进来的就是新技术,未来又有光明的前景,进入之后需求是有保障的,能够赚钱是看得见的。

如果所有的投资者都是这种心态,那等于你在投资这一刻和你持有同样想法的人已经很多了。所谓“先进”的产能,虽然比过去上一代技术有了进步,但其实并不是先进的产能,并且这一代的技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变成了“大路货”甚至过剩。

隆基的这个判断显然得到了验证。

据统计,全球光伏组件出货排名靠前的企业,均在TOPCon领域重点布局,规划或扩产的N型TOPCon产能规模均在数十吉瓦的水平。

以晶科能源为例,该公司预计到2023年年底形成85GW硅片、90GW电池和110GW组件的产能,其中N型产能占比75%。另外,按照晶澳科技2023年的产能目标,即组件产能达到95GW,硅片和电池产能分别达到组件产能的90%以上。

细看不少跨界进入光伏领域的企业,他们也投的是“先进产能”。

据不完全统计,2022年,包括皇氏集团、正邦科技、江苏阳光等纷纷披露TOPCon产能,例如2022年8月,皇氏集团披露,签署年产20GWTOPCon电池项目,并设立安徽绿能作为投资主体,项目计划投资约100亿元。

而因TOPCon快速放量而一时风头无两的晶科能源近来被反噬。

2023年前三季度,公司归母净利润为63.54亿元,全年预计72.5-79.5亿元,这说明Q4单季归母净利润只有约8.96-15.96亿,单季环比下降36%-64%。另据财信证券,2023年TOPCon新建产能300-400GW,预计2024年新增产能还将超过200GW,从蓝海到红海只在一瞬间。

相较之下,隆基采用了“理性积极”的战略。

拆解来看,隆基的“理性”体现在,当晶科、天合龙头等倒向TOPCon之时,选择把自己的未来交给尚未成熟的BC。

BC的理论转换效率极限为29.1%,高于TOPCon和HJT的28.7%和28.5%。按照钟宝申的说法,TOPCon技术和传统PERC电池相比效率提升幅度比较小,技术高度同质化,非常容易出现投资收益达不到预期的状态,甚至可能面临未赚钱就过剩的尴尬。

目前隆基的HPBC产线良率已经达到95%,相比PERC的99%以上还有差距,但理论上达到93%以上就已经具备大规模连续生产的条件。在近期接受调研时,隆基表示公司现有HPBC电池产能约35GW。

另一个关键词在“积极”。隆基正在补短板,尤其是在对客户需求的研究上。

钟宝申坦然,隆基曾经的定位是“更高的效率、更低的成本、更高的可靠性”,但随着客户需求的多样化,这三点需求变成了最基本的需求。客户本质上不是买相同,而是买不同。为此,隆基正在积极推动BC电池产品的落地。

万亿光伏市场,处在史上最强的“内卷进行时”,瞄准诗和远方的隆基,突围的可能性越来越大。

3、戴维斯双杀背后的机会

光伏新周期袭来,谁都不能独善其身。

自2022年以来,光伏板块已连续下跌两年。近期,光伏板块又大幅受挫,Wind数据显示,2024年至今,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,光伏指数整体跌超27%。

盘面上,隆基和晶科的动态PE不足10倍,天合光能不足8倍,TCL中环只有6倍,通威只有5倍。可能是在港股的缘故,协鑫已经不到3倍。即便放眼过去几十年,都很难见到如此低的估值水平。

业内人士将光伏“跌跌不休”的行业称之为“戴维斯双杀”——

光伏产业的这一轮杀跌始于2022年年中,2022年下半年至2023年上半年属于戴维斯双杀第一阶段,即杀估值阶段;2023年下半年开始进入第二阶段,从目前光伏大厂们披露的年报数据来看,也将迎来杀业绩阶段。

但无论是杀估值还是杀业绩,处于“周期”的隆基绿能股价都已经来到了底谷或接近底部的区间。

而这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,这恰恰是最好的机会。

美国橡树资本创始人霍华德·马克思在其经典著作《投资最重要的事》中不止一次的提到,“以低于价值的价格买进,在我看来,这才是投资的真谛——最可靠的赚钱方法。”

发现好行业和好公司尚且容易,但何时以低于价值的价格买进,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。因为股市的震荡幅度很大,“好价格”出现的机会难以捉摸。

在这点上,巴菲特给出了更确切的答案——“不会因为市场的情况或经济的情况而去买卖”,因为自己“不善于精确掌握投资时机,只是在觉得投资对象价格便宜的时候买入”。

在他看来,好价格往往是周期“赐予”的,周期不以企业的主观意志为转移,当你持有长期优秀的企业,经历着一个较长的下降周期时,坚持长期持有就能获得稳定的收益。

实际上,翻开伯克希尔·哈撒韦的投资史,比如在1989年,股市中银行、工业以及房地产行业暴跌,富国银行也没能在混乱的市场中独善其身,1990年巴菲特以2.9亿美元的价格投资富国银行,十年时间赚到十倍收益。

再比如,巴菲特在苹果公司2016年出现业绩拐点、被市场不看好、股价下跌的情况下买入。2021年,他光从苹果公司收到的分红就有50多亿元。

在本轮调整中,隆基绿能一边通过“收缩”业务,保持现金流,活下来;与此同时,在高筑墙广积粮,建立企业护城河抵抗狂风暴雨;另一边,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,持续押注新技术、新产品走进新的繁荣周期,这样的企业无疑被市场低估了。

2012年10月,在彼时的互联网正盛之时,《中国企业家》杂志的一篇文章大胆预判:如果有一个行业笼罩的光环能与互联网相媲美,造富能力能与互联网相媲美,行业吸引资本的能力能与互联网相媲美,那它一定是光伏。

十年后再看,光伏不仅超越了互联网,风光依旧无限。而从投资角度看,在一个必赢的赛道里,找到一个必赢的公司尤其重要。

原文标题:中国光伏“大浪淘沙”,谁能成为“新质生产力”代表?